心在此处,只登一步

源源不断创作优质内容的11种方法之2:内容重制篇

(1)

内容创作,若总能文思泉涌,新想法如少年脸上的青春痘一般不停的往外冒,这自然是极好的。

有如此天赋,不在内容领域里一展所长,有些暴殄天物。

可惜的是,多数人都没有如此的文艺天赋,才思枯竭的时刻也像那追债的债主一般,意料之外,又不期而遇。

......

源源不断创作优质内容的11种方法之1:多角度主题法

(1)

做自媒体或内容创业时,即使你是资深的写手,也会面临一个问题:才思枯竭。

持续更新几篇、十几篇文章不算难;要持续更新几十篇乃至上百篇文章,就很难。

比如做内容创业,很多人日更,坚持一周日更、一个月日更不难,要坚持半年乃至一年日更,着实是很难的事情。

总到了某个时候,比如第三个月的时候,才思就会枯竭,能写的都已经写过一遍了,似乎没有什么可以写的了。

......

创业「笨」字经

(1) 我总是在唱一些反调,以前讽刺一些人不要老是学习和提升,如今又想要说——创业不能太聪明,要笨一些。 人们都觉得,生意人应该鬼精鬼精的,到处算计来算计去,所以有奸商一说,古时候也有个象征性的标志物,那......

如何介绍你的产品,才能让人印象深刻?

(1) 创业一段时间来,总是会在各种场合跟人去介绍我们的产品和服务。 一个典型的场合就是在寻找投资的时候,需要BP(商业计划书)中以及在现场路演的时候,跟投资人介绍清楚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能让他们清晰直观的......

在各方面都比不过别人的你,究竟该如何生存?

(1)

经常有人会有些困惑:在TA所处的环境下,跟周边的人相比,自己在各方面都没有什么优势,也就是说处处都比不过别人,那么TA在所处环境下,究竟该做什么事情,才能更好的体现其价值?

类似的情境,在创业当中也会经常遇到,比如一家创业企业,无论在人力、财力,还是资源等方面,跟一些行业内的巨头相比,全面的处于劣势,这时候创业企业该去做什么以谋求活路呢?

......

如何几十倍乃至上百倍的提升个人能力?

(1)

很多人,热衷于个人提升,花很多时间在「个人提升」上。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市面上,也有专门的媒体、自媒体专注于分享个人提升的方法,为人们提供个人提升的服务,甚至组织相关的培训。它们从所谓的「个人提升」这个主题上,大赚特赚。

我并不反对人们追求「个人提升」,我也曾经热衷过这个主题。在经历一系列的体验和摸索之后,我发现了能真正做到「个人提升」的核心方法,有别于市面上常见那些个效果不大的套路。

......

创业者,你应该放大团队能力而不是提升个人能力

(1)

事情总是做不完的,问题也是时时不断的。当我们面对一个问题,要去做事情时,我们应该采用怎样的策略呢?

一个问题出现,我们其实有很多的选择。首先,我们可以选择解决或者不解决;其次,若我们选择去解决问题时,还可以选择现在解决还是以后某个时候去解决;再次,我们可以选择我们自己去解决,还是找人去解决;最后,若找人解决,找怎样的人去解决,如何找到这样的人。

......

迷信意志力,你将一事无成

(1)

还是继续的讨论有关习惯养成的话题,这一篇稍微讨论一下「意志力」和「习惯养成」的关系。

很多人想要养成某些个习惯,结果常常半途而废,然后会把失败原因归结为意志力不够。而他们在培养习惯之初,也常常依赖于个人意志力,相信只要有意志力,诸事都能搞定。

意志力真的那么牛逼么?意志力确实这么牛逼。如果我们有无限的意志力,我们可以做成任何事情。

可惜的是,我们意志力如同沙漠中的雨水一般,其实是少的可怜。而我们每天的生活当中,又有太多的事情,很轻易的就把那仅有的一点意志力给消耗掉。

......

从物理学基础原理来看个人习惯的养成

(1)

继续聊有关习惯养成的话题。

这一篇,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习惯养成。前方高能,需要一定的物理学知识,不懂者慎入。

物理学中,有个术语叫「惯性」。什么是惯性呢?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经典的牛顿第一定律就是惯性定律。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其表现为对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变化有一种阻抗性。这种阻抗性的存在,让物体有一种保持原来状态的倾向性。

......

只要懂得一点,就能养成任何习惯

(1)

分享一个坚持每日读书的习惯养成方法。

这个方法,不仅仅可以用于读书习惯的养成,也可以用于其他各类习惯的养成。

该方法简单有效——其方法核心点非常简单,就一句话;但使用这个方法,对于养成习惯的坚持就非常容易,习惯养成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我就是用这样的方法,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以及其他各类习惯。

......

用简单而笨拙的方法管理个人事务

(1)

我尝试过各种方法、各种工具来管理个人事务。

最初是追求高效,也就是想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做尽可能多事情;换句话来表述就是,做一件事情,要用尽可能少的时间。

在掌握了一些方法和工具之后,确实能够做到高效的做事,从而能够每天做很多事情,生活过的看似忙碌而充实,且井然有序,然而最终却并没有什么成效。

什么是有成效呢?就是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个人事务管理得再有条理、再高效,但没有能够做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依然是毫无意义的。

......

神奇大脑:直觉思维,快思考居然好过慢思考?

(1)

一天中午,跟同事们一起去食堂吃饭。

正吃的高兴,旁边一同事伸手递过来一手机,手机上满篇的文字,估计是这哥们在看什么文章。

就听得这位同事问:侯哥,那个草字头加两个示的字儿,是不是就是蒜?

我有些纳闷了,这又不是什么难认字,有啥特别的么?

虽然不明白这哥们干嘛,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答:这就是蒜字,大蒜的蒜,怎么了?

这哥们回答道:哦,没啥!我就是越看越不像蒜字。

我顿时乐了,我也有类似的经历。

......

心直口快是怎样一种病?

(1)

有一个朋友,在有事没事聊天的时候,经常跟我抱怨他的上司。

他上司——据他号称——是一个更年期女人,说话做事,总是不分场合,一味地心直口快、直截了当,不管他人受得了、受不了。

对于上司的心直口快、直截了当,不仅是作为下属的他抱怨很多,同部门的其他同事也是诸多抱怨,无奈人在屋檐下,只好忍了。

可是,他上司的心直口快,也让他上司的上司受不了,以至于整个部门在公司里都不怎么受待见。

......

存在的,就真的是合理的么?

(1)

前些天出差,折腾了大半天,才算把出差的主要事务处理完毕,抽出一点时间休息休息。

休息的间隙里,打开了手机APP闲逛,发现自己前几天写的那篇「为什么你也应该跟我一样对微信语音深恶痛绝?」被推荐到首页。

原本一篇默默无闻、写的不算怎么好的文章,访问量暴增,评论量也暴增。

这本是令人高兴的事情,可是不爽的是近两百条的评论中,有一半对这篇文章进行了大批特批!

对于人们痛批我这篇文章,我算是有预见性的,在这片文章的阅读量没有上来之前,我就写了另外一篇文章,强调了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解释了为何我文章写的主观,以及澄清了我为何没有站在另外一方去全面的看这个问题。

......

被强暴的时候,你还要照顾强暴者的感受么?

(1)

在多数的人际场合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普适性的法则。

另一个普适性的法则「换位思考」,与此也是类似的,都是强调以己度人,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看问题。

站在对方立场看问题、体谅对方的感受,这些本都没有错,但是也不是无节制、不论场合的都要为对方考虑。不然的话,就是没有立场、没有态度的老好人了——自身的利益不能保证,别人也未必领情。

即使是普适性的法则,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总有些场景下并不适用,我们要能够有能力辨别出来这些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