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在此处,只登一步

为什么我对微信语音深恶痛绝?

(1)

我对微信语音深恶痛绝,曾在朋友圈里声明过两次——我不处理微信语音——可依然有很多人给我发语音!我坚持既定的原则,一概不处理、不回复。

我不是对微信语音有什么偏见,我知道微信语音有它的便利性。在特定的场景下,对特定的人群而言,微信语音确实很便利,例如双手被占用或者忙着做其他事情的时候。

除了这些场景之外,我们使用微信多是用来生活问题沟通、工作事务洽谈。在这些场景下,高效率、低成本的信息交流是关键。微信语音在这些场景下,着实是浪费信息交流效率、增加人际沟通成本的黑洞

......

用「重构」慢速阅读法,最大效用的阅读一本书

(1)

以前写过一篇有关读书的文章,叫《如何一年读300本书》。

这篇文章分享的是有关快速阅读的一些技巧。对于一些阅读速度偏慢的朋友,这些技巧多少会有些帮助,尤其是其中的主题阅读。

我们做一些事情,总有其目的性的,不管这个目的是否功利。读书也是如此。

我相信不存在没有任何目的的读书。在读书的时候,尤其是在一年读300本书的时候,就要问问自己,自己这么快速的读书、自己读这么多书,究竟是为了什么?

我在那几年快速读书的时候,每年都可以读到200本以上,最高的时候一年读了400多本。可是读书越多,心中越是迷惑:我读这么多书,究竟要干嘛呢?

......

连体重都控制不了,你不穷谁穷?

(1)

先看几个事实,我们再说接下来的事情。

韩国保健福利部和疾病管理本部在2014年8月发布报告称,截至2012年底,韩国19岁以上的承认肥胖率为32.8%,且收入越低的人群,肥胖率越高。

2011年7月,美国人健康基金会曾发布一份名为「F就是肥胖」的研究报告,搞搞的统计数据显示,穷人家庭肥胖症的人群比例远高于中等和高收入家庭的比例。

英国也有一份调查,其结果显示:英国高收入人群出现肥胖现象的几率远低于低收入人群。多数受访者认为,胖瘦已经成为英国社会阶层区分的新标志——富人会显得苗条,而穷人则往往出现超重的现象。

......

我们最大的悲哀是先学会了怎么做事,却一直不知道想做什么事情

(1)

又到了招聘季节。

每到这个时候,总会有在找工作的同学向我咨询:应该怎么找工作、找什么工作。

我常常会问:你想做什么工作呢?清楚了你想做什么,你自然就能找得到。

不出意料的话,多数的同学都会说:我也太清楚我想要干啥,但是我会这、我会那……会很多东西,可是……

我很能理解这种状态。

......

真正伟大的创业,是创造一种美好的未来

(1)

最近的思考,都在于「解决问题」和「创造未来」这两个概念。

所谓「解决问题」,是指面对问题时,采用正面进攻的形态,把问题一点一点的解决掉。解决问题时,其关注点在于问题本身,出发点也是从问题出发,重心在于把问题解决掉。

而「创造未来」,在面对一个问题带来的困扰,采用迂回战术,「绕开问题」,去处理其他的事情,追求该问题不存在时应该有的状态。创造未来,关注点是未来的目标状态,出发点是未来想要的结果,反过来看现在应该做什么,重心在于实现想要的目标状态。

解决问题是针对当下,处理当下的问题;创造未来,是面对未来,实现未来的状态。一个是摆脱当下,一个是造就未来。

......

从阿联被裁看职场:你的价值由你创造

(1)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社会,有价值你就留下,没有价值你就滚蛋!

说「现实」并不是贬义,可以算作中性吧。在陌生人社会机构中,人与人、组织与组织的合作,只能通过价值来判断。

不管你是谁、你是谁的谁,若你没有价值、你不能创造价值,没有人会给你机会,除非你是谁或者你是谁的谁,这本身就能带来价值。

当看到阿联(主动)被裁的消息时,我一点都不意外。

......

若没有梦想,你就只能为别人的梦想而努力了

有一期的罗辑思维,罗胖讲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故事。故事讲完之后,把节目立意拔高到目标感上。

他说,当时的英国目标明确,各种行动都是围绕着实现目标而采取的;相反,清廷的行动是应激的,没有明确的目标感;一个有目标,一个没有目标,结果可想而知。

是不是可想而知,我并不知道;我也觉得,这么刻意的解读和拔高,稍有些生硬和脱节。但目标感这个概念,我是支持的。

且不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真实状况,是不是如罗胖所讲的那样,最起码罗胖的故事,点出来两类行为所带来的差别。

......

为什么你总是在好与坏的状态之间来回摇摆不定?

以下描述的主体是「我」,多数情况下,也可以换成「你」。

(1)

长期以来,我始终面对一个问题,这是个很真实而又很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减肥。我观察到,很多人,尤其是一些女生,也跟我一样,面临这个问题。

我也尝试各种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没有用药物之外,其他我能找到的减肥方法都尝试过了,有效果么?说实话,多数的减肥方法都是有效的。只不过,在见到成效一段时间之后,体重又恢复到原状,甚至还会再增加一些。

这样的过程是怎样的体验呢?我的体验是这样的:

......

如何功利性的助人为乐?

(1)

助人为乐,又是一种美德。

助人,让我们自己内心中能获取帮助别人而带来的一种快乐。为何会带来快乐呢?

自己能帮助别人,意味着自己在帮人的这个方面有所长,有一种比较性的优越感:看吧,这事情你搞不定,爷能搞得定,爷还是挺厉害的吧?哈哈哈……

又因为自己能帮助别人,自己得到认可,即使别人不拍你马屁,你自己也会内心中拍自己马屁,故而内心喜悦——爽!

如果你内心中以上两种心理状态都没有的话,你帮助人,往往是内心平和的,不悲不喜、无忧无乐,自然算不上什么助人为乐了。

......

不要动则就谦逊,你还没有这个资格

(1)

传统观念里,谦逊是美德。

高调、张扬、出风头,这些字眼在传统文化中十分扎眼,显得格格不入。

有太多的成语典故,数落高调、张扬、出风头的不是,例如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等。

没错,在传统的熟人社会里,谦逊礼让确实是美德。大家知根知底,没有必要再去刻意的彰显什么,相互之间礼貌谦让,氛围会更加融洽。

而进入陌生人社会,谦逊就会让人处在一种不利的情境。

......

如何成为一个牛逼的人

(1)如何成为一个牛逼的人?

我正在按照下面的方法论,努力成为一个牛逼的人;甚至可以说,在一些很细的领域内,我已经做到某种程度上的牛逼。

成为一个牛逼的人的方法论如下:

  1. 选定一个领域,专注于这个领域;

  2. 知道在选定的领域内,什么是真正的牛逼,最好能亲眼见识过真正的牛逼是怎样的一种境界;

  3. 在选定的领域内,一个很细小的方面,专注的做到极致,让自己体验过至少一次真正的牛逼,起码做到一次真正的牛逼;

  4. 在一个领域内的多个方面,乃至在多个领域内,都做到牛逼的境界,让牛逼成为你的自带属性;

我把这个方法论,称之为「牛逼」方法论。

......

你读了那么多书、学了那么多东西,为何依然不牛逼?

(1)

这半年来,内容创业、知识创业愈加火热。

知识经济、知识变现,是充斥着网络各个角落,随时挂在人们嘴边的一些概念。

有知识的人,有点知识的人,人人都想着知识变现,都在追求知识变现。

于是乎,最先实现变现的人,变成了一类新兴人群——传说中的「知识网红」。

于是乎,更多的人变成了被「知识网红」们变现的粉丝群体,感受「知识网红」的号召,消费他们售卖的知识内容。

走在大街上,戴着耳机的人,有一半以上在听着罗辑思维,学习其中分享各种各样的知识;边走边看手机的,也有近一半是在看一些大咖的付费文章,汲取牛人的经验和技巧。

......

套路就是方法论,让你做事更周全、快捷

(1)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两大哲学问题。

你拥有怎样的世界观,掌握了怎样的方法论,就会拥有怎样的人生。

这样属于牛逼范畴的哲学问题,跟我们今天讨论的方法论,没有什么关系。

我们今天谈论的方法论,是具体执行层面的方法论。所谓方法论,是指对解决某类问题的一系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提炼出一套有一定普适性的方法体系或者原则体系。

我们人生哲学层面上的方法论,大体是执行层面方法论在人生这个层面上的拔高,是用于解决人生大事上的方法体系、原则体系。

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所讲的方法论,就是一个一个的”套路“。套路熟悉不?最近被大家玩坏了的一个词。

......

「指挥官命令」原则不仅可以包装你的观点,还可以成就你的人生

(1)

有一期罗辑思维,是黄执中分享如何包装观点,三条:简单、意外和细节。

对于这些我非常认可,本身在说服别人、传播观点的时候,也会用类似的方式,只是没有这么提炼出来方法论。

在黄执中的分享中,论述简单时,提到两个误区,就是周全和精确。论述过程中,提到了一个概念,叫「指挥官命令」,让我非常感兴趣,也颇有启发,随着这个启发跟包装观点完全没有关系。

我花了一些时间,研究了下所谓的指挥官命令,收获非常大。

......

深度理解幂次80/20法则的本质,你的世界将发生巨大的改变

(1)我们要理解80/20法则的本质

在讨论该死的或者已经死的长尾理论时,顺带鼓吹了80/20法则,也就是学名为“帕累托定律”一个法则,结果被人批判了。

有朋友留言批评说:80/20理论被拿来鼓吹太多,如果企业都把资源放在20%上面,那么80%怎么出现的?一个企业并不知道什么产品是20%,什么产品是80%,一个行业倒是可能展现出这个现象;(因此)80/20法则指导不了任何单一企业,这是一个统计现象。

说80/20法则是一个统计结论,这是没有问题的。原本这个法则的提出,就是基于一些现象的观察统计得出的。但是说企业不知道什么产品是20%,什么产品是80%,以及这个法则不能指导单一企业的经营,我就不是那么赞同了。

我们不能从表面上去看80/20法则,而是要理解其本质含义。掌握了其本质含义,我们就能知道该怎么运用这个法则,让我们改变以往的做事方法,从而能让我们的工作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