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小L找我聊天。
她说:最近换了份新工作,换的并不如意,结果自己更加迷茫了——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我理解她得感受,我也在职业生涯的变动阶段,也多少有些不如意。对于未来的职业生涯,我也有些迷茫。
我告诉小L说:我也迷茫。每年的年末年初,都会有些迷茫。
为啥迷茫呢?
对自己的认识不清楚,不知道未来自己做啥比较好,会迷茫。
没有做到自己的预期,不确定自己当前道路是否应该继续下去,会迷茫。
小L问我:那该怎么办才能摆脱迷茫呢?
......心在此处,只登一步
朋友小L找我聊天。
她说:最近换了份新工作,换的并不如意,结果自己更加迷茫了——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我理解她得感受,我也在职业生涯的变动阶段,也多少有些不如意。对于未来的职业生涯,我也有些迷茫。
我告诉小L说:我也迷茫。每年的年末年初,都会有些迷茫。
为啥迷茫呢?
对自己的认识不清楚,不知道未来自己做啥比较好,会迷茫。
没有做到自己的预期,不确定自己当前道路是否应该继续下去,会迷茫。
小L问我:那该怎么办才能摆脱迷茫呢?
......先聊聊这个2019。
2019伊始,各种组织、各种人都认定这个仍正在进行时的2019是个转折点。
一切真的会如同人们所认为的那样——这一年是一切的转折点么?
也许会,也许不会,一切都还只是判断,都只是预测。
不负责任的说,预测是算命的一种!
......为什么要目标管理呢?换个表达,做目标管理有什么好处呢?
做目标管理,拥有清晰的目标,第一个好处就是目标明确,你可以专注的投入,不断的积累。
人人都想成事,人人都要功成名就,而做到这一点的人很少。原因在于,多数人并不清楚自己的目标,或者目标总是换来换去的,结果就是不能专注的投入,没有足够的积累。任何成功都源于积累!没有足够的积累,想凭着中彩票一般的运气成功,就算是有,也不会持久。
所以,你想要成一些事情,一定要有很强的目标感,一定要有清晰的目标,它就如茫茫大海中的一盏灯塔,在你迷航的时候为你指引前进的方向。
你需要找到这盏灯塔,还要让它闪耀强烈的光芒。
......有编辑送了我一本书,叫《认知迭代》,是一本有关自我心智掌控和认识技能提升的书。
这本书很有意思!有意思的点,不仅仅在于书中分享的知识和技巧,更在于这本书的由来。
......生活中,若论输赢,似乎没什么意义。
有比赛,才有输赢,生活中你跟谁比呢?每个人有各自不同的生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实在没得比较,不可论输赢。
就算那些表面上看起来的生活赢家,就真的赢了么?
也许唯一能比的,只有自己和自己比,也只有自己跟自己论输赢。
......当你说服人时,事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心和人性。
你只要读得懂人心,掌控了人性,你会有强大的说服力,足够让你做很多事情。
在娱乐至上和感性至上的世界里,事实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的感觉。只要感觉有,喝啥都是酒。
好多人也认为,哪有什么客观事实啊?世界上发生的事情,都是人们主观判定的,没有谁能看到所谓绝对的事实。
......如何说服人呢?
最根本的策略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即用感情打动人,用道理说服人。
在用道理进行说服时,如何进行操作呢?传统的做法是摆事实、讲道理。
事实和道理有用么?肯定是有用,常常可以让人无话可说。可是,人心里会嘀咕:事实也许如此,道理我也都懂,但我就是不想这么干!
太多的时候,事实也好,道理也罢,只能说「服」人,却很难说「动」人。别人只是表面看似服了,内心里完全不动。
......人做事,常常有两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别人给你一件件事情,交给你一个任务,你把事情做了、把任务完成。
第二种模式是你自己想做一件事情,想要实现一个目标,你去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情、实现目标。
这两种模式的做事,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么?
原本不该有什么不同,不过执行时很容易不经意带来不同。
......为什么世界上有那么多才华横溢的失败者?
因为他们虽然才华横溢,但是他们没有出场,没有在人们面前展现他们,没有为需要他们的人提供价值。
失败与成功,不是自己说了算,而是你的客户说了算。
这个时代,需要的不是绝对能力的大小,而是能被世界感知到的能力的大小。
......那天,参加了一场有关增长的会议,在会议上听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
世界上为什么有这么多才华横溢的失败者?
这个问题的答案提出了这么一个观点:这个时代,出场很重要,远超过自身的能力。
如今这个时代,并不缺能人,缺的是能主动跳出来承担应当肩负的责任的人。
......在一个会议上看到这个说法,不过这场会议讨论的是商业上的问题,同样的道理用于个人提升也是没有问题的。
这场会议里,提出这个论点的演讲者也提到,他接触到的很多商业大佬,在开会讨论事情时,很少会大篇幅的讨论大的战略问题,而是把大量的时间,放在讨论如何做好具体的落地小事的细节当中。
记得前几天看一个案例,讲李嘉诚老先生如何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极致的故事。
......突然之间,很焦虑。
焦虑之后,恍然意识到,焦虑只是自己的感受。没人会在意它,整个世界都不会,甚至连自己也会慢慢的遗忘它,即使并没有什么应对方案。
对这个世界来说,你自己的感受一点都不重要,没人会关注它。就算有人关注,这人的目的终究也是为了自己。
话这么说,很残酷,但却是事实。
......最近有个词,叫「微信互联网」,什么意思呢?意思是,微信已经强大到成为一个互联网络的境界。
现在微信看起来是足够的强大,不过在它刚开始诞生的时候,并没有像现在这么完善和强大,反而有些丑陋和弱小。当初,微信也并不是像现在这样,人人都乐意用。它也经历了一些探索,跨过了一些门槛,才发展到如今的体量规模。
「微信之父」张小龙有一篇自述,讲述了当初微信刚推出时的一些探索。
......昨天刚发了一篇文章悼念李咏老师,今天又听闻金庸大侠离世的消息。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真是多事之秋。
这一年走了很多人,很多名人,很多知名文艺名人。也许每年都会走一些人,只是今年能让我们记住的比较多罢了。
......上学的时候,就听说过一句话,叫:成功是99%的汗水,加上1%的天才。
当然,这句话还有后半句——通常1%的天才,比99%的汗水更为重要。
借用这个句式,一事无成等于99%的「懒」,加上1%的「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