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在此处,只登一步

源源不断创作优质内容的11种方法之9:案例法篇

2017.02.16

(1)

内容创作,未必一定创作自己的故事,或者自己创作一个全新的故事;也可以写别人的故事,尤其是别人已经发生的故事。这就是内容创作的案例法。

所谓案例,就是工作生活中发生的一个特定的事例,或者一个特定的情景。

我们通过我们的视角描述这个事例或场景,对其进行分析,用以说明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或者方法。

虽然事例并不是由你来参与的,或者场景也不是你触发的,但是通过你的叙述,代入你的独特视角,加入你的深入分析,依然会为第三方的事例或场景附加更多的价值,这就是撰写案例的价值所在。

通过案例法创作内容,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2)

说的简单一点,一个案例就是一个故事加上相应的点评。

只不过,这里的故事,并不以生动形象取胜,而是以记录事实及细节为主。在记录的基础上,归纳出故事的要点,加上有你观点的讨论和说明。嘭~这就是一篇案例。

一份完整的案例,大体上包含五个部分:故事的背景、故事的主题、故事的细节、故事的结果、对故事的点评和说明。

  1. 故事的背景:故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或者是故事发生的原因,包括直接原因、间接原因等;

  2. 故事的主题:故事发生了,要面对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要描述清楚这个问题具体是什么?有怎样的难关?

  3. 故事的细节:用怎样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是怎样的,解决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等;

  4. 故事的结果:通过故事中使用的方法,问题是否解决?解决的程度如何?下一步会怎样?

  5. 对故事的点评和说明:对整个故事的要阐述的道理或者方法做点评,带来怎样的效果?有怎样的优势?又存在怎样的问题?应该怎么去改进?

归纳一下,上面所提到的案例的这五个部分,其实就是解决了5W2H的问题,也就是:为什么、是什么、什么人、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

掌握了5W2H的方法,就能够写出来还算不错的案例。

(3)

在知道怎么写案例,也大体知道案例写什么之后,就需要考虑:我们要写怎样的案例?

一般来说,有这么几种类型的案例是经常被人们用到的:经典案例、最佳案例、最差案例、成功案例、失败案例等。

经典案例就是指做一件事情最为经典、最为常用的做法,这种最为常用未必是最佳的,肯定不是最差的,只是最容易被人们接受、最经常发生的。在描述了案例的基本信息之后,可以分析这经典案例究竟经典在何处?为何会经常的发生?

最佳案例,顾名思义,就是做一类事情时最好的做法,也称之为最佳实践。这最佳实践,最佳在什么地方,适用在什么情形之下,能否普适等,都可以成为案例分析的目标。在给出分析之后,可以提出可供借鉴的地方,这是这类案例最大价值所在。

最差案例,同样的顾名思义,就是做一类事情时最差的做法。这类案例,基本上就是用于警示人们不要采取雷同的做法,要避开这些陷阱深坑。

成功案例,一件事情做成功的案例,多用于一个新兴的领域里。在新兴的领域里,大家都在摸索,成功是少数的、特殊的,当然也是值得借鉴的。写这类案例,就是给还在摸索的人以参考的榜样,借鉴榜样的方法,寻找自己的成功。

失败案例,一件事情做失败的案例,也多用于新兴的领域里。类似于最差案例,也用于警醒和告诫,让人避开错误的做法,去寻找争取的做法。失败案例的最大价值在于,事情做成功的方法往往各有不同,做失败的坑大体都差不多;避开了失败的坑,获取成功的概率就大了。

当然,还有其他的案例形式,甚至你也可以创造出自己的案例形式,只要达成案例的核心目的——阐述道理或者方法。

(4)

在商科里,最早采用了案例式教学,用真实发生的商业事例来让学生锻炼其商业能力。现在,案例教学非常普及,用在了各行各业当中。这也说明案例的价值所在。

所以,我们也值得对一些事情进行记录和梳理,创作出我们的案例。

不管是自己亲身所经历的事情,还是看到别人经历的事情,我们都可以把它们记录下来,给出自己的分析,归纳出一定的道理或者方法,就是很好的案例。

当然,这也是很好的原创内容,虽然不是那种纯纯粹粹的原创。





  • 20170216,文章初稿;
错;现在没有用,也许将来有用呢?反正艺多不压身嘛,反正在人们的眼里,努力学习就是积极进取的表现。

我们不知道要干嘛,如果无所事事什么都不做的话,很容易在别人眼中被认为是不务正业、不思进取。若我们读本书、上门课的话,即使我们还是不知道自己要干嘛,起码人们看来,我们是在努力、是在上进。我们内心里,就会舒服很多。

而且我们积极上进、我们「努力进取」地学习,最后我们如果没有做出来什么成就,人们也不会认为我们没有努力,只会觉得我们时运不佳;说不定还会安慰我们几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亦或者:大业未成,同志请重新来过!

这些自然而然的成为我们「积极上进」的理由,也顺理成章的成为我们「不思进取」的借口。

当我们不知道做什么,无所事事,也不想事事的时候,我们以读书学习作为借口,别人无话可说,我们自己也乐得轻松。

当我们要从第一步迈向第二步,面对艰苦挑战的时候,我们以读书学习为借口,把行动一再拖延,甚至不再行动,别人会觉得情有可原,我们也不觉得自己没有不思进取。

这样的借口,对人对己都是如此的冠冕堂皇,我们甚至以为事实就是这样。于是,我们以学习为借口,拖延了我们行动、取代了我们的行动。

我们可以获得一时轻松,可若干年之后呢?我们也许就会面对:读了很多书、学了很多东西,依旧一事无成的尴尬或懊悔。

(7)

我们陷入学习的感觉错误陷阱时,我们读很多书、学很多东西,马上就感觉掌握了所学的东西,并马上能够利用所学的东西取得巨大的成就。

这种学习的感觉,让我们很充实,以为自己时刻在进步,以为时刻都在创造成就。

我们在无所事事或者逃避辛苦时,我们读很多书、学很多东西,无论在别人眼里,还是在自己眼里,我们都看起来是在积极上进。

这种以学习为上进的感觉,让我们很轻松,亦或者很踏实,踏实到我们认为这一切都是真的,而不是自己偷偷的给自己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不知何时起,「学习」居然也成了让自己感觉良好的一块遮羞布,成了一种精神鸦片,让我们上瘾,让我们沉溺其中,让我们逃避现实,让我们用「学习」来麻痹我们自己。

这其实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我们崇拜「学习」,却让「学习」沦为一块低贱的遮羞布,掩盖那些我们见不得人的内心小久久,为的只是让我们感觉稍微那么好一些。

你读了那么多书,你学了那么多东西,你扪心自问一下,你真的那么爱学习么?你真的需要那么多、那么杂的学习么?

(8)

在通往牛逼的道路上,学习是必要条件。你想要牛逼,你必须要不断的学习。

不要为了学习而学习,不要让学习成为一种精神「毒瘾」。学习的目的是「用」,用在你专注的事情上,用于把你专注的事情做牛逼。「以用为学,学以致用」这是我对于「学习」所秉持的观点,也认为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放弃那些毫无目的的「无效学习」,找一件事情,专注于该事情,把这件事情做到极致。在做极致的过程中,需要学什么就学什么,也基本上能够学到你想要学到的所有的东西。

「学」与「用」相辅相成,一起达到一种极致。

放眼到当下,我们最应该做牛逼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们当下的工作。

当下工作是我们当前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我们未来发展之基。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考虑,我们都有充分的理由把我们的工作做好了。工作做好了,至少可以赚到足够多的钱,也能够在所在领域内建立一定的影响力。不管以后做什么,都能带来助益。

那么,我们当下最应该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则是让我们工作得到极大提升、做到极致的知识和技能。我们学习了这些知识和技能,就可以立刻投入到应用和行动当中,并可以尽快的获得收益。这是当下投入产出效益最大的事情,何故要一叶障目、弃之不顾呢?

所以,如果你有明确的目标,那就拿出100%的努力为之奋斗;如果还没有,你可以不断的去寻找,但至少先要做好当下的工作,并为做好当下的工作而学习。

为具体的目标、具体的事情而学习,才是「有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