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在此处,只登一步

论「商业升级」,以及如何选择创业方向和创业项目?

2017.12.12

(1)

先说个题外话,我改了下公众号的介绍。

变为简单而直接的——有关「成长」和「成事」的深度思考。

最近想明白了一件事:只做一件事情,其他的事情,比如读书、码字之类,均是围绕这件事情的业余爱好。

(2)

有关创业方向和创业项目的选择,这个话题很大,我没那个篇幅全面展开。在这篇当中,且分享一点最近的一点思考。

之所以思考这个话题,因为总有各种人通过各种途径探讨。注意,这里说的是「各种人」。

有的人有些技术,有些人是什么都没有。不同的人,需要区别对待。

那些有技术,且技术有一定门槛的人,他们的选择就比较容易,围绕着自己的技术,打造产品或服务,就可以做出来不错的创业项目。

而对于那些没有技术,乃至说什么都没有的人,如何选择创业方向和创业项目,就是个很关键的问题了。

(3)

所有人在探讨创业方向和创业项目选择时,都会提及要有比较高的成功率。

这无疑是给创业方向和项目的选择增加了难度,却又合情合理。

没有人会选择那个一开始看起来就没啥可能成功的项目,没错吧?

还真有些错!

试想,所有人都能看到的机会,对你来说,还是机会么?所有人都看到价值的地方,你还能怎么创造价值呢?

只有那些看起来似乎没啥可能、没啥价值的地方,你硬是给做出来可能和价值,这才是你的能力和价值所在,也才是你最大的机会。

问题是,这样风险太高了。

没办法,创业就是投资!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4)

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有没有风险相对比较小的创业方向和创业项目呢?

还真有,尤其是对那些没有核心技术,想通过模式创新来做创业的创业者而言。

这两年创业,感触最深的是,创业一定要跟上大趋势。

天下大势,浩浩桑桑;逆之则死,顺之则昌。这话真心是道理的。这几年的风口论,就是对这句话的通俗描述。

那么,现在的国内市场环境下,大势是什么呢?

我认为,最大的大势是「升级」——消费升级、零售升级、出行升级、旅游升级……各种升级。

因为中国社会进入到一个临界的状态,中产的初步形成,社会在整体迈向小康社会,社会中的方方面面都在升级,那么相应的,商业也要跟随着升级,就是所谓的「商业升级」。

在「商业升级」的大趋势下,中国的所有的生意,尤其是之前靠粗放式野蛮生长的生意,都有可能被重新做一遍,甚至也都值得被重新做一遍。

而这带来的巨大的商业机会和创业机会。

(5)

如何利用「商业升级」带来的商业机会,来选择自己的创业方向和项目呢?

方法也不是很复杂。

把过去三五年内,乃至到十年内,曾经出现过的各种商业模式做一个梳理,不管是成功的商业模式,还是失败的商业模式。

然后,去看这些商业模式,哪些可以利用当下的技术和理念进行升级,从而能带来新的产品,或者能带来用户体验的极大提升的?找到这些商业模式,它们可能就是你的创业方向和项目。

对那些以前已经取得成功的商业模式,用户和市场被验证过了,你如果能够快速的利用新技术和理念,提供出来用户体验更好的替代产品或服务,那么你就可以很快的切入市场并占领一席之地。

对于那些以前被做失败了的商业模式,你需要去验证哪些商业模式可以利用当下新技术做成功的?那些失败了模式里,蕴藏的金矿可能更多。

商业和技术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一个理念和技术刚开始的时候,因为太新总是容易失败,只有到了一定的阶段,各方面的配套成熟后,才有大成的可能。所以,那些以前失败的模式,有很多是因为太早了而失败,并不是模式不可行。

也就说,利用「商业升级」的大势,你所需要做的事情是:让以前成功的模式,现在更加成功;让以前不成功的模式,现在做成功。

(6)

这种选择创业方向和创业项目的策略,是否可行呢?

我们看这几年的非技术创新类的创业成功案例,他们的创业商业模式,其实都能够在几年或者十几年之前找到,甚至于说很多模式一直都是存在的。

只不过新的技术的出现,让模式展现的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并让一些原本不可能的事情,变得可能了。

比如这两年比较火的共享单车,本质上就是单车的租赁,租赁的模式很久就存在了。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手机支付的技术,让租赁变得更加轻松和便利,而单车的租赁模式,从而不受时间、地点和人员的限制,原本有局限性的单车的租赁生意,变成了一个市场巨大的创业项目。

从这样的角度思考,其实本质一些的商业模式,其实并不多,千百年来甚至都没有太大的突破。披上了科技的外衣,才让人觉得「乱花渐入迷人眼」。





  • 20171212,文章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