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前写过一篇文章,表达了对微信语音的不喜。
本意并不是说语音功能不好,而是说对语音功能的使用要注意场合。
日常聊天,语音挺好。有音色、语速、语调等要素,能传达出文字所不蕴含的更多信息。
而在很多正式信息交流和处理的场合,语音真心不方便:
- 处理速度慢,60秒的语音,至少需要花60秒听完后才能处理
- 只能顺序听,就算可快进快退,选定进退的位置也麻烦
- 受录音、口音等影响,容易有听不清、听不懂、听不对等情况
- 没有听清的内容,重新听时,受处理速度慢、顺序听等因素制约
语音交流,对发送语音的人来说很方便,对处理信息的人则很麻烦。除了闲聊之外,只图自己方便,动辄发语音的人,我认为是自私的。
出于这种认识,我用语音做信息交流和处理的场景很少。
(2)
有个方法可以解决上述提到的发送语音带来的各种问题,同时还可以享受发语音的便利。那就是用语音输入。
微信从挺早的版本开始就自带语音输入,输入效果也还不错。市面上还有各种语音输入的工具可选,最为著名且输入效果最好的大概就是科大讯飞的语音输入法。
发消息时,直接把你要表达的信息说出来,语音输入工具会自动把语音转换成文字,转换的速度一般很快,转换的文字准确率一般也很高。
以讯飞语音输入法为例,几乎你说完话的同时,文字就转换出来了;若你普通话基本标准,达到98%以上的正确率是正常的。就算普通话不怎么标准,输入法还提供一些方言版可以用。
用语音输入法输入文字,能很大地提高输入效率。一般人,用拼音输入法打字,一分钟可输入20 ~50字;而用正常语速说话,一分钟大概在150字左右。效率有几倍的差距。就算有因发音不清带来识别错误,影响了输入效率,也要比打字效率高很多。用好语音输入,着实是提升效率的利器。
前段时间,看到有些朋友在用语音输入来写作。在碎片时间里,用手机语音输入来写作,效率高者可用一个月内的业余时间产出几万、几十万字的内容。这种产量的内容生产,可谓非常高效。
对如此高的效率,我表示深感羡慕。另抱着尝试新事物的想法,我也装了语音输入法,尝试用语音输入来写作,期待也能有高效的内容产出。
(3)
经过一段时间地尝试,我最终还是放弃使用语音输入进行写作的尝试。
不是语音输入不好,也许是没有掌握到其高效的使用方法,我在使用语音输入写作时,遇到了一些问题,造成写作效率奇低。
首先,语音输入写作所产出的文字内容质量不高。
语音输入时,不自觉地带入各种语气词,转换成各种杂乱信息;还经常出现思考中断带来的停顿,让转换成的文字断句变得很奇怪,事后回看时,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说话较快时,又会语音粘连,产生识别错误,带来很多错误信息。
因为这些缘由,用语音输入写作,让产出的内容文字杂乱、垃圾信息很多,内容的逻辑结构也很差。转换之后的文字,还需花很多时间,对文字进行修改、处理,才能得到还不错的文字。
这一番操作下来,用语音输入写作的效率,跟直接键盘打字的效率几乎无差。
其次,用语音输入写作,总感觉思考不能深入。
写作本身应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把思考的内容写出来,不断地深入进去,能加深思考的深度。
用语音输入时,不知为何,思绪总是很容易被打断。语音表达出来的句子和话语,总停留在表面,翻来覆去好像说很多,但始终无法深入进去。若还想通过语音输入,来形成一定的文章架构,这就更难了。
遇到过类似情况的,不止我一人。很多爱好写作的朋友,在尝试语音输入写作过程中,都遇到了类似的问题。
疑问就诞生了:高效的语音输入工具,为何用在写作时,内容产出的效率这么差呢?究竟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4)
琢磨了很久,我找到了原因所在,主要有三点:
其一、思考是内容产出的瓶颈所在,语音输入不背这个锅。
你的思考、你的思想,是内容产出的源头。先有思考、思想,而后转变成文字,才有了文章。
语音输入只是解决了有了内容之后转变成文字这个环节的效率,但却无法解决内容生产源头的问题,没有思考、没有思想,再好的输入法也写不出文章。
作为一款工具,它有其容易出错的地方,必然也会带来一定的效率浪费。但是,它所做的事情只是把输入给它的语音转换成文字而已,不会智能的产生出更多的内容。若输入的内容很糟糕,输出的内容也是糟糕的,因内容修改造成的效率低下,不是工具的问题,而是内容本身的问题。
在多数的内容生产方面,内容本身,才是一切效率的瓶颈。工具,可不该被这个锅。
其二、多数人不习惯于语音思考,语音条件下无法思考深入。
写作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
多数情况下的写作,一开始我们只有一个大致的主题和想法,预期一篇文章要表达怎样的思想;也许再进一步,有一个大体的文章框架或者思路。
我们写作时,一边写一边思考,一点点的完善自己的想法,一点点构建出完整的文章框架。有些时候,写作的过程中,随着对主题理解的深入,我们可能推翻原有的想法,或者重构既定的架构,写出一篇一开始完全没有设想到的内容文章。
不管是用打字写作,还是用语音输入写作,写作的过程,也就是思考的过程,都是一致的。多数人更习惯于文字思考,而不善于语音思考。
用文字输入,我们几乎不用耗费更多的脑力在文字输出上。有了文字后,可以一点点的修改和调整——可以根据前面的内容,选择后面要表达的内容;也可以根据后面的内容,调整前面的内容。
我们一般不太习惯用语音思考,因而在语音输入时要耗费一定的脑力在语音表达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思考效率。我们很难一次性的把内容完整的思考清楚,依然会有前后印证、反复修改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用语音输入操作的效率,并不会比文字修改的效率高。而若不经历这个反复修改和调整的过程,我们的思考就会始终浮于表面,难以进入到深层次。
除非我们能够一次性的把所写作的内容做完整的、深层次的思考,而后一次性的用语音输入快速的写作出来,不然的话,用语音输入写作的效率不会太高,而用语音思考的深度也不会很深。
其三、多数人语音输入时,语音思考的缓存较小。
不管用打字写作,还是用语音写作,我们都需要一个思考和表达的缓存。
我们在写作后面的内容时,我们需要通过这个缓存,记忆前面的内容;当我们回头看前面的内容时,我们也要通过缓存,记忆后面的内容。文章通过前后的印证、反复的修改,才能成型为一篇好文章。
在用打字写作时,写出来的文本相当于我们外置的缓存。我们处理文字的速度很快,我们不需要在头脑中开辟出很大的缓存空间,只要很小的一块,结合快速的外置文本设备,就可以很好的处理前后的印证和修改的问题。
而用语音输入写作时,我们就需要一个较大的语音缓存,来让我们临时记忆语音的内容。在用语音讲述后面的内容时,我们需要记住前面所说过的话;而回头思考前面的内容时,我们也需要记住后面所描述的东西。
我们不擅长于语音思考,因而语音思考的缓存较小,很容易在用语音描述后面的内容时,结果就忘记了前面说的是啥,就要耗费时间回忆。当然,我们也可以一句话一句话的语音输入,结果是把整个思考割的太碎,同样影响了自己的思考。
另外,因为我们不擅长于语音思考、因为我们的语音思考缓存在太小,我们在用语音描述内容时,用词常会不准确,以至于词不达意。这时候我们会怎么操作呢?我们很容易陷入到选择合适字眼的思绪当中,全心思用在换一个更合适的词语上了,从而中断了对内容本身的思考,阻断了整体思路。
我们本来想通过工具来促进我们思考的效率,结果反而阻碍了思考的效率。此情此景之下,用语音输入来写作,效率就会比较差,内容质量也不高。
(5)
那么,有没有办法改善和提升用语音输入写作的效率呢?办法肯定是有的。
根据语音输入写作效率低的三个主要原因,可以给出改善和提升的方法,方法的核心在于做到三点:
其一、增加思考的深度、思想的深度。
思考和思想是内容的来源,要提升内容产出的效率,最根本的是有内容产生的效率以及内容本身的质量,而后再考虑使用高效率的内容输出工具。
其二、锻炼语音思考的习惯。
寻找各种合适的机会,尝试着用语音来思考,思考的过程不是写出来,而是说出来。让自己思考清楚后,可以精准的口语表达出来。也让自己在口语表达的时候,可以继续深入的思考。
其三、锻炼短时语音记忆能力,让自己有更大的语音思考缓存。
经过一定的记忆训练,让自己可以记住更多的语音内容,增加自己的语音思考和表达的缓存空间,让自己记住更多的内容,根据记住的内容,随时思考并调整将要产出的新内容。
除了这核心的三点之外,我们还需要锻炼语音表达的精准度,包括用词的精准、用词的简练。
用词精准,在我们说的时候,就能找到基本合适的词表达出来我们想要表达的意思,不因为选择字词而阻碍思考;用词简练,即减少不必要的语气词、停顿、重复等,让我们的语音表达简练、干净,那么通过语音输入工具转换出来的文字,也必然是简练而干净的,就能够减少因为修改和调整文字造成的效率浪费。
通过以上这些方面的训练,我们会发现提升的不仅仅是语音输入写作的效率,还有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甚至是演讲能力。甚至即使你不用语音输入写作,你也可以拿语音输入来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和演讲能力,这也是个很不错的方法——个人亲自试验,证明有效。
用语音思考,也是一种挺不错的思考能力,我们也应该尝试着学习和习惯用语音思考,必将会我们打开一个不一样的思维空间。
- 20180502,文章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