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在此处,只登一步

玩抖音两周的一些经验和感悟

2018.10.23

(1)

十一假期的时候,琢磨着认真的玩一个抖音号,看看能玩成什么样。

说做就做,没做太多准备,也无需做太多准备。

在十一快结束的时候,开了一个抖音号,开始认真的做小视频,认真的发视频,认真的运营一个抖音号。

每天花20分钟左右的时间,做3个小视频。分别在早上8点左右、中午12点半左右、晚上6点半左右发布出来。到现在,大概累积做了四十多个小视频,算是不少的量。

至于运营的效果嘛,到昨天之前,运营的效果非常之差,差到我有些怀疑自己选择的方向是不是错误,差到我有些坚持不下去了。

不过,就在昨天到今天这一天之间,事情发生了反转。

(2)

昨天下午的时候,我玩的抖音号的粉丝才几十个,可谓是相当的失败。

晚上,不知道抖音上哪根筋搭错了,从傍晚开始,有一条小视频的播放量和点赞量就开始飙升,随之而来的还有粉丝数。

接着,又有一条小视频的数据开始飙升起来。而到了今天,同时有三四条小视频的数据都大幅度提升起来。

所有这些异动的结果,让我的这个抖音号的粉丝量一下子升到了好几千,而且还在继续的飙升。

我自己就在纳闷了,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情况呢?看了几条被爆开的小视频,回忆当时选题时的思路,再看小视频观众的留言评论,我大体上能够找到一些因果关系。

虽说未必是确切的因果关系,不管怎么说,也算是一定的经验和感悟。

(3)

我最开始玩这个抖音号,想做一个段子的小视频抖音号。做了几条之后,发现效果并不好。

更为关键的是,我在琢磨,如果万一做好了,一个段子号能拿来干嘛呢?自己想了很久,没有能够给自己一个很好的答复。于是,我决定更改抖音号的定位。

一番考量后,我决定做一个职场、励志相关的抖音号。面向的是职场新人这个群体,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一些知识和技能;偶尔也会发一些个人提升、励志相关的内容,这是我这几年来写的最多的,也比较擅长的一个领域。

之所以说自己比较擅长,不是说自己擅长写,而是能比较准确一些的把握目标受众他们可能需要什么。

抖音上流量很大,用户量很多,你不可能服务所有的用户,你需要找到一个你想要服务的用户群体,针对他们的特点,创作他们喜欢的内容。这就是初步的定位的概念。也就是说,你要明白你做的东西要给谁看。

你的内容一定不是给所有人看的,那样的话,所有人可能都不是你的用户。

(4)

明确了抖音号的定位,接下来要纠结的是用什么模式来做这个号。

可选择的运营模式有两种:

其一是做精品视频。发布的视频数量可能不多,但是每一个视频都精心打造,每一个视频都尝试成为一个爆款。研究了抖音上的一些大号,确实有一部分的抖音号是这么做的,做的非常成功。

其二是做普通视频,但是要发多一些数量,以量取胜,以量变引起质变,总能某些情况下,某条小视频就火了,接着就带动了这个账号的火热。同样,在抖音上,有一些做的还不错的帐号,就是采用了这样的模式。

我该如何做选择呢?有一番纠结,不过我能选择的路径看起来是确定的。

我选择了第二个模式,做普通视频,做大量的普通视频,采用「大量出奇迹」的策略。

之所以选择这个模式,原因之一是我没啥太好的视频拍摄和编辑技术,这话的意思是,我很难做出精品视频,这一点我有自知之明;原因之二是我其实对于什么样的视频会火起来,没有什么研究,也没有什么信心,因而很难有针对性地制作,可选择的路径是所有想到的可能都去尝试,看看什么视频是受人们欢迎的。

就这样,在两周的时间里,尝试各种角度,做了四十多条小视频。在昨天之前,没有一条火起来,而到了昨天突然就有小视频火了起来,并且带动了其他的小视频的数据的提升。

(5)

话虽然说不清楚什么视频会火,内容制作时也并不是乱做一气,而是有选择,有方向性的尝试。

在做小视频的时候,要针对预期受众群体做选题,去琢磨他们可能会喜欢什么内容,他们可能喜欢什么样的形式。

比如我的受众群体是面向职场新人的,那么就需要琢磨,职场新人想要看到什么内容呢?在职场新人中,什么内容可能会火起来?

我还把职场新人这个受众群体再做细一些的划分,很多职场新人刚入职场是没有信心的,乃至有些自卑的,那么针对这样的人群,他们想要看到什么内容呢?

根据这些思考,我有了自己的判断,并且根据自己的判断,做了一系列的小视频。从这两天的效果来看,一些思路还是踩在了点上。当然,不排除有随机的因素。

在做内容选题时,除了考虑目标受众需要的内容方向之外,还要考虑一点,如何尽可能的带来转发和传播。

一个可以选择的尝试是,尽可能把你的视频做成一个具备社交货币属性的内容。你的目标受众在看到了你的视频之后,觉得你的视频说了他想说的话,他就会把视频转到他的朋友圈子里,进行传播。

比如前面提到了自信和自卑,自卑的人常常会觉得自卑是不好的,在多数的情况下确实是不好。但是自卑作为一种性格,没有觉得不好,要看具体的情景,因此如果你能给出一些内容,阐述自卑其实也存在好的一面,也能带来有益的效果,那么对那些有些自卑的人来说,他们会感觉,这个内容是在为他说话、替他发声,他会转到他的朋友圈子,告诉他的那些朋友们:不要老说我自卑、我不好,我虽然自卑,其实也可以是很好的。

社交货币的属性,以及社交货币的形式,有很多种,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境,选择相应的属性和形式。

(6)

我在刚开始玩这个抖音号时,研究了类似的抖音号的情况,最后得出了一个初步的判断:用这种模式做抖音号,应该是可以做出来效果的。

下了判断之后,我就行动了起来。在两周里,按照既定的模式和方向,做视频,运营帐号。终于,在昨天下午,迎来了一个转折点,让我终于验证了我当初的判断是基本正确的。

在这两周里,尤其是昨天之前的最近几天,内心是很焦虑的。内容做了不少,也有当初下定的判断,但迟迟不见到效果,内心不免怀疑:是不是这条路是不对的?是不是有什么要素自己没有做到位?……好在坚持下来了,等到了量变引发质变的那一刻。

这么一个简单的过程,感悟还蛮多。这其中涉及判断、坚持、感觉和事实。

任何事情,我们在执行之前,总有自己的一个判断。这个判断准确与否,在一开始可能谁也没有办法百分之百保证,除非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不会有什么意外。

判断下定了之后,如同确定了一个目标,之后就不该对判断做任何的怀疑。而把所有的心思集中在执行和坚持上。

人之所以为人,总是有自己的感情和情绪的,在执行和坚持过程中,若总是没有产生效果的时候,不免会担心是不是判断错误。此时,有些人就会停下来,进行自我怀疑,对之前的判断下一个判断,认为之前的判断是有问题的,选择一个新方向,在新方向上进行尝试。

很多时候,人们分不清楚事情是真的没有效果,还是没有积累到事情效果产生的时刻。为此,很多时候,人们原本的判断是没问题的,在还没有积累到效果产生之前,人们凭着自己对事情的感觉对原判断下一个判断,结果放弃了马上要见到效果的坚持,另起一条炉灶,一切重新开始。

殊不知,这个时候对原判断的判断,需要弄清楚是仅凭感觉做出判断,还是有真凭实据证明了之前的判断是错误的——也就是要弄清楚,你做调整的时候,是仅凭感觉,还是依据事实。如若是自己感觉没信心、心烦意乱,那么要想办法克服这种心理状态,让自己继续的坚持下去;若是有事实佐证了之前的判断是错误的,那就果断的放弃,此时真有必要另起炉灶。

在这次玩抖音号的过程中,我研究了同类型的帐号的情况,判断我所选择的模式一定能做出来成果的,我也相信一定有些东西出来。因此,最近这几天数据依然不好看,内心有所焦躁,好在还是坚持下来了,还可以每天都能发出去一些视频内容。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分清楚感觉和事实,这件事情,真的很重要。

(7)

这不是一篇教程,只是一点经验和感悟。

本文属原创,如有雷同,你一定是抄我的。





  • 20181023,文章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