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在此处,只登一步

找到破局点,踏入增长快车道

2018.11.05

(1)

最近有个词,叫「微信互联网」,什么意思呢?意思是,微信已经强大到成为一个互联网络的境界。

现在微信看起来是足够的强大,不过在它刚开始诞生的时候,并没有像现在这么完善和强大,反而有些丑陋和弱小。当初,微信也并不是像现在这样,人人都乐意用。它也经历了一些探索,跨过了一些门槛,才发展到如今的体量规模。

「微信之父」张小龙有一篇自述,讲述了当初微信刚推出时的一些探索。

他说,微信在诞生之初,找了很多点,做了很多尝试,用户的规模都没有获得突破;直到后来推出了「摇一摇」的功能,用户量有了质的跨越,很快获得第一批忠实用户,并以此为基础,开始了用户规模的快速膨胀。

再后来,就有了现如今的微信的局面。

(2)

周鸿祎在一次分享中,讲述了360如何做儿童手表的历程。

最初做儿童手表,定位在0岁到10岁的儿童。在这个定位下,0岁儿童和10岁儿童的胳膊大小是不一样的,因而对于手表的大小也提出了要求。

为了满足这个定位领域的覆盖,第一代的手表做的比较小,因而电量低,频繁的充电让用户的体验较差,给用户带来的困扰,市场表现不佳。

后来,在第一代的基础上做了迭代,用户定位也发生了调整,专注于做胳膊粗一些年龄较大儿童的手表,初步解决了电量体验问题。但是,依然没有抓住用户的痛点。

儿童手表一开始主打防丢防拐防走失,这确实是家长的刚需,也是痛点,但是不是高频。更为关键的是,儿童手表的主要用户是儿童,他们的需求是怎样的呢?并没有很好的满足。

第三代产品继续的迭代,找到了一键拨打电话。孩子可以一键拨打父母的电话,父母也可以一键拨打孩子的手表。同时,手表具备定位、呼救等功能,也满足了最初的主打功能定位。

到了第三代的产品,360的儿童手表才打开了市场,获得了市场的好评。

(3)

两个案例,说明了三点:

  1. 任何复杂的系统,都是由简单的功能点,一点点的演化出来的;因而,不用着急设计很复杂的功能;

  2. 找准需求点,从这个刚需和痛点出发,设计功能和产品,一点点的迭代和演化产品,才更容易打造一款好产品;

  3. 任何产品的发展,都有一个破局点的存在,越过这个破局点,产品和市场匹配,踏入增长的快车道,你需要找到这个点所在;

无论是需求痛点,还是破局点,在如今环境下,越来越难以通过逻辑分析来找到,而是要通过试验和迭代的方式来摸索。

试验和迭代的方式,简要来讲就是一个循环的流程:判断、试验、迭代;

判断:通过收集到的信息,给出对需求痛点、破局点的判断,做出来几个方向的策划案;

试验:根据做出来的策划案,一个方案一个方案的进行试验;

迭代:对试验进行数据收集,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继续做出判断,寻找新的方向,进行下一轮的迭代。

方法并不复杂,只是执行起来会很麻烦,因为在找到那个点之前,要一直面对不确定性,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找到那个点。因而,需要不停的尝试,直到找到那个点。





  • 20181105,文章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