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在此处,只登一步

在这个事实根本不重要的世界里,如何使用说服力?

2018.12.05

(1)

如何说服人呢?

最根本的策略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即用感情打动人,用道理说服人。

在用道理进行说服时,如何进行操作呢?传统的做法是摆事实、讲道理。

事实和道理有用么?肯定是有用,常常可以让人无话可说。可是,人心里会嘀咕:事实也许如此,道理我也都懂,但我就是不想这么干!

太多的时候,事实也好,道理也罢,只能说「服」人,却很难说「动」人。别人只是表面看似服了,内心里完全不动。

这样的说服,是没有什么效用的。看起来,事实和道理,并不是那么重要。

(2)

在万维钢的「精英日课」中曾经解读过一本书,叫《以大致胜:怎样在这个事实根本不重要的世界里使用说服力》。这本书解读了特朗普如何利用高超的说服力当选美国总统,同时对说服力做了总结。

书中指出了说服力的基础是这么一个事实:人大部分情况下都是非理性的。

若能认清这一事实,就可以清楚知道,如果要说服人,「晓之以理」是没有多大效果的,重点的是要「动之以情」。

人为什么在大部分情况下是非理性的呢?

非理性的来源主要来自两点:其一是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其二是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

(3)

什么是认知失调?

当发现你的行为和自己心目中的自我形象不相符时,你不会认为心目中的自我形象有问题,而是产生一个幻觉来解释自己的行为。

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有个教派,相信某年某月某日是世界末日,教义说该教的信徒到某日之前会被外星人派飞碟接走,而所有不是信徒的人都会跟地球一起毁灭。

然而,真到了某年某月某日,飞碟没来,地球也没有毁灭,一切该干嘛干嘛。事后,该教的信徒怎么看这个情况呢?他们可没有认为是他们的宗教出问题,恰恰相反,是他们相信正式因为他们的信仰感动了外星人,导致世界末日被推迟了。

(4)

什么又是确认偏误呢?

我们对于世界和事情的认识,并不像科学家那样,先认清楚事实,以事实为依据,形成观点。我们更多是先有观点,再围绕观点寻找事实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就好像律师打官司一样。

以特朗普的通俄门事件为例,关于该事件的说法,但都没有真凭实据。有意思的是,每一次媒体爆出特朗普通俄的新料时,特朗普的支持者和反对者,都会把这个新的爆料当作支持己方观点的证据。

反对者说,这个爆料,再一次证明了特朗普通俄的事实;而支持者则认为,爆料只是道听途说,并没有实证,拿没有实证的东西攻击特朗普,恰恰说明特朗普是无辜的。

(5)

当你面对人们的非理性时,你通过事实和道理去说服人,首先直接面对的挑战是人们的认知失调。

事实也好,道理也罢,你就算证明了人们的错误,给他指明一个正确方向。但是,他们内心里,并不会认为是他们有问题,马上会找到一个理由来解释他自己的行为是合理的。

紧接着,你就会面对人们确认偏误的挑战。人们有自己既定的观点,他们戴着有色的眼镜,过滤掉你所提供的事实和真理,只看到能支持他们既有观点的论据。因而,客观事实是怎样,不是他们所关注的,也是他们所关注不到的。

对人们而言,事实和道理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心,是他们的心里想要什么、认可什么。

所以,想要说服人,就不能直接硬怼人们非理性的认知失调和确认偏误,而是要顺着它们来操作——也就是书中提到的「先同步,再领导」。

同步就是先接受人们的认知失调,理解并认可人们心中的自我形象、自我坚持的东西,如此人们才会认为你跟他们是一伙的。

领导是在同步的基础上,合理的调整人们既定的观点,打破人们非理性的有色眼镜,让他们能够看到更多的东西。

比如孩子喜欢打游戏,最好的办法不是一上来就批评,而是先同步,再领导。首先,认可这个游戏确实很好玩,认可孩子打的不错;其次,引导孩子,告诉他要想游戏打的好、打出水平,就必须有头脑、有知识才行,所以还得好好学习。

这样一番操作下来,小孩子是比较容易接受你的意见的。

(6)

以前写过一些关于说服力的文章,提到过一个观点说:世上本没有什么说服力,所谓的说服人,其实是人自己想通了。我依然坚持这个观点。

我们做的说服工作,其实是在人们的心里和感情上,种下一颗说服的种子,这棵种子会随着人们的思考而逐渐成长壮大。大到一定程度,人们就会心悦诚服的被说服了。

因此,在说服人这件事情上,事实是怎样一点不重要,重要的是事实能否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

在如今这个个性凸显的时代,人们也越来越不关注客观事实是什么,而更多的关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感受。这时候的说服,就更加要关注人心,而不是什么道理了。

不过,事实就真的不重要了么?咱们以后再聊这个事情。





  • 20181205,文章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