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在此处,只登一步

解决好自己的问题,世界为你埋单!

2018.12.17

(1)

近来拿到一本书,名为《认知迭代》。这是一本有关于自我心智掌控和认识技能提升的书,很有些意思,推荐大家读一读。

就我看来,这本书最有意思的东西,并不是书中提及的可实操的方法和技巧,也不是书里分享的有关于最新脑科学研究的的知识,而是这本书的由来的故事。

作者原本是一个「问题少年」,面对容易感到压力、容易分心等问题,她想要解决这些问题,能让自己长时间的保持专注和平静,为此她到处拜访神经方面的专家、研究脑科学方面的成果以及参与各种有助于集中注意力的课程……

经过一年的努力,她找到了一些方法和技巧,能够让她所面对的问题有所缓解,并给她的生活带来了变化。她把她的研究过程、研究结果、总计的方法和技巧,做了一番梳理,汇总成了这么一部著作。

这就是这本书的由来——出于解决自身问题的需求出发,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做总结,分享给别人,就有了这么一部作品。

(2)

有一位老朋友,在两三年里,写了很多本书,形成了一个系列,可谓比较高产。

这一系列的书,都不是什么复杂和深奥的书,只能算是一些领域的入门书籍。比如说在计算机数据结构方面,他写了一本如何学习数据结构的入门书籍。

这些书籍,在专业人士眼中,还蛮有些「小儿科」。但这并不妨碍这一系列书籍在图书市场上都卖的很不错。

有此跟这位老朋友交流,就问他为啥要写这些书籍呢?朋友回答说,写这些书籍最初的目的是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

以那本数据结构入门的书来说,他当初学习计算机相关的知识、学习编程,需要学习一些数据结构,但是他在市面上找不到比较浅显易懂、深入浅出的入门书籍。为此,他一边学习,一边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并把整个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应对的方法进行了梳理,就有了他的那本关于数据结构的书籍。

这位朋友跟我分享他的心得,任何一门学问,在市面上有各个层级的需求者,比如有专业的需求者、也有入门的需求者。每个层级的需求者,都有他们自己面对的问题。因此,你不必把你的书写的深奥无比、正确无比才算好书,你只需要针对相应的群体,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这就足够了。

因此,你不必成为数据结构的专家,你才能写一本数据结构的书。一般数据结构的专家写出来的东西,往往会比较深奥,适于专业人员阅读。而入门者所需要的,往往是那些比他们早一步入门的人的经验教训,他们跟随者别人入门的脚步,自己才能更容易的入门。

你只需要把你自己学习和研究的过程梳理出来,就能够满足一定的市场需求了,也能够成为一部非常不错的作品。

(3)

有很多的创业故事,大体上都是这样一个桥段——

原本为了解决自己面对的问题,创业者为此做了一款产品,结果发现很多人都需要它,于是变成了众人皆需的流行产品。

举几个例子:

Facebook原本是扎克伯格在宿舍里折腾的一个网页,宿舍里的男生们用来品评学校美女的一个工具。结果一传十、十传百,变成众人皆知的秘密,每个男生都需要这个东西,每个女生也都需要……于是,Facebook在校园里流行起来,后来又在全社会、全世界流行起来。

Dropbox的创始人Drew Houston用U盘拷贝资料,后来一不小心忘记带U盘了,拷贝的资料就没带过来,弄得他很是尴尬,无法完成原本想要做的事情。于是,Drew Houston就想到了通过云盘的方式来共享文件,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下载想要下载的文件,于是就有了Dropbox。

Airbnb的创始人Brian Chesky为了解决房租问题,在旧金山一场火爆的设计展会期间,在客厅放几张空气床垫,然后将床位出租出去,为前来参会的设计师们提供一个落脚之地,并向他们提供房内的无线网、书桌、床垫和早餐等服务。这就是Airbnb诞生的由来。

想做一项业务、开创一番事业,你不必去设想什么巨大无比的问题,或者什么高端大气的概念,只需要从你自身遇到的问题、自身想要满足的需求开始,去找到一些产品或服务,解决这些问题、满足这些需求。要相信,这个世界上,跟你有相同或类似需求的人会非常之多。

因此,你只要潜心的解决好自己的问题,你所能创造的价值就足够大到成为一部不错的作品,一门很好的生意。

换个角度来看,这就好像是,你只要解决好自己的问题,世界为你埋单!





  • 20181217,文章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