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先分享方法,再记录关于方法的思考。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提到一个读书时筛选有价值信息的流程,这个流程方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读完一本书,觉得书中有用信息很多,结果最后一点都没有在实际中用到。
这个流程方法的描述如下:
1、通读:在认为有价值信息的页面,折一个角;
2、重读:重读折角的页面,仍然觉得有价值信息,则再折一个角;
3、标记:再次读有两个折角的书页,仍觉得有价值信息,用笔划线、做标注;
以上是书中的流程,如果阅读的是电子书,可以尝试用添加电子书签的方式来操作。
进一步,我对上述流程了拓展:
4、笔记:再次读有标记页的内容,仍觉得有价值,则记录在笔记当中;
5、行动:对记录在笔记中的内容再筛选对自己最有价值、最有用的的3个(不超过3个),考虑如何应用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中,形成行动计划,并在工作生活中应用。
不断的对信息或知识做筛选,直到找到对自己真正有价值、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或知识。
(2)
关于信息或知识筛选的思考,关键词是:限制。
一本书,如果通篇都是对你有用的信息或知识,它要么是词典,要么是百科全书。实际上,你平常阅读的书,多数不会是工具书。
对于非工具书而言,如果通篇都是对你有用的信息或知识,其实通篇对你来说也就没啥用处了。因为这么多东西,要么是你判断有误,误把垃圾当成宝;要么是实在是太多东西,你根本记不住,更无法用起来。
一本书,限制自己只提取其中的三点最有价值的内容或者知识,这就足够了。从一本书中把这三点对你最有价值的内容给筛选出来,这个过程本身很有价值;筛选出来的三点内容,对你来说,也是最可能记得住并用起来的内容,因此是对你最有价值的东西。
在这里,限制的作用除了让内容数量变少之外,关键的是让你整个的读书和学习都变得尽可能简单。越是简单的事情,越可能执行起来,并越可能出来结果。
不知道是谁说的:有限制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在很多场合,这话都是真理。
(3)
随着年龄渐长,慢慢的对一些「常识」开始有些理解了,做事的心态也渐渐的沉了下来。
- 20220410,文章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