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在此处,只登一步

心在此处,只登一步

2025.02.23

本周事情比较多,还在几个城市间来回穿梭,看着很忙,感觉很累,因此思考和笔记相对比较少。

更深刻理解,「忙」这个字的构字含义。中国的文字,还是很讲理的。

(一)

近来股市行情不错,因此操作了一些交易。

行情不好的时候,懒得交易,股票就放在那里,心理焦虑一番后也就坦然了,大体是阿Q精神发挥了作用。行情好的时候,总想着要操作下,进行一些交易。折腾一番下来,发现还不如不折腾,把股票就放在那里赚的多。

交易中,越发的感受到,买入股票进场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卖出离场。

其实,就是要非常的清楚,在股市当中,如何进退。

知进退,其实是挺难的事儿,尤其是知退。

知进,相对来说容易,虽然也要考虑「进」的场合和情景的合适,也需要有进的勇气,起码一点,只是前「进」对自己来说,并不会带来什么损失,心理上的压力并不大。

知退,就不一样了,相对来说其实很难。

考虑退的时候,可能已经前进一段时间,或者一直在某件事情中。决定是否退,则会面临可能得损失,或者未来可能得机会,会面对已发生的沉没成本(虽然是沉默成本,对普通人来说,心理上过去舍弃曾经的沉默投入,是挺难的事情),也会面对失去可能的机会成本。

可以说,任何时候都可以进,只要你知道什么时候可以退。知退,决定了成败!

跟开车一样,知道加速不是最重要的,即使速度慢一些也并不是大不了的事情;知道如何刹车、如何停车才是最重要的。只知加油门,不知如何刹车,要么撞车身亡,要么油尽车亡。

投资如此,恋爱如此,生活中各种事情,大体都是如此。

(二)

看到一篇关于股票投资的文章,其中分享了一个观点:

股票交易中,要区分两个角色,其一是分析员,其二是交易员;分析员做股票分析,制定交易策略和计划,而交易员只做一件事情,就是严格执行交易策略和交易计划。

文章说,站在长期的投资视角来看,当下的每一次交易的成功与否,不在于这一次是否赚钱以及赚了多少钱,而在于是否严格按照即定交易策略和交易计划进行交易。

对该文章的这个观点,我是基本认可的。虽然我对股票投资不甚专业,但在目标达成、战胜拖延症等方面的思考中,也得出类似的结论:规划者和执行者角色要分开(参看:《如何合理规划时间,做自己要做的事情》一文5.1小节)。

在该分析规划的时候,认真规划;在该执行时,就不折不扣执行。二者不要、也不能混淆,这两者的能力都达标,是成功的基本保障。

在自己有限的股票投资经验中,有N多次都是因为没有按照自己开始预期的目标和策略执行,执行的时候想着根据市场情况临时灵活调整下目标,结果本来赚钱的交易,少赚都还是好的,基本上都会以亏算收场。

这就是自己操作交易赚的钱不如什么都不动要少的原因,还不能做好一个交易员的角色。

(三)

知道「知退」很重要,也知道做为「交易员」的角色严格执行交易计划很重要,但在「退」和「交易员」的锻炼上,自己投入的并不多,也并未掌握其中的核心技巧。

为何不投入足够的时间去学习这些「重要」的能力和技巧呢?可能是觉得不着急,总有时间慢慢学,当前有更紧急、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真是如此么?

在很早前的一篇关于时间管理的文章(《如何合理规划时间,做自己要做的事情》)中提到过:关于事情重要性的定义及感知,对很多人来说是个挑战。重要性的判断,有太多的主观因素。很多人有选择困难症,就是因为无法判断出什么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

很多事情,我们说要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排序。缓急很好判断,时间的急迫性相对是客观存在的;而事情的重要性,因涉及主观感受、个人判断及个人对意义的理解,就不好排序了。

很多人,甚至就是把紧急的事情,当做最重要的事情。这种逻辑是不对的,但也没什么不对。既然分不清轻重,轻重程度相当于是一样的,这个维度的区分度就不存在了,那么紧急的事情就是最重要的了。

可以反过来利用这个逻辑,来让自己做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方法就是一句英语俚语:First thing first——最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去做;(也可以理解成,放在第一位的事情,最重要!)也就是说,想办法把重要的事情,完全变成紧急的事情

例如,最近几个月以来,每天的运动量的保证对自己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因此,自己把「运动」这件事放到第一位,只要有时间,先把运动做掉。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出差路上,或者到了目的地,只要有时间,先做一点运动,哪怕是走个几分钟、十几分钟,也是挺好的。这样下来,一天的运动量是可以有保证的!

所以,想要掌握好「知退」的技能,以及做好「交易员」,还是得要把它们变成紧急的事情才行!

(四)

这一部分的内容,跟上面的主题关联度并不是那么大,但是我在看到下面内容(其实是一个故事)时,感触还是蛮深的。

下面的内容是一个关于王阳明登山的故事,强调了关注当下的重要性,之所以摘抄在这里,是觉得不管是投资,还是其他什么事情上,我们表现出的很多核心问题,都往往是心理问题。

例如我们在「退」的时候的担心害怕,其实是对未来的担心害怕;我们在用未来的可能结果,来影响当下,此时我们并不在此时此处,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去了。而心在此处,做好当下的这一步,未来其实并不那么可怕!

以下,故事开始了——

话说王阳明晚年,身体并不好,一直被病情困扰。

有一次,王阳明来了兴致,带着几个弟子去爬山。

山很高,山路不好走,两边悬崖陡峭,那几个弟子爬不到一半,就累得气喘吁吁,等到了山顶,都是上气不接下气,像一滩烂泥一样躺在地上休息。

王阳明虽然拖着病体,但爬山过程中却显得很轻松,不说健步如飞,也是脸不红气不粗,和几个弟子形成鲜明对比。

不仅如此,王阳明在山顶纵览美景,诗兴大发,还声音洪亮地赋诗一首,让几个弟子佩服不已。

有弟子好奇地问道:老师,我们都是读书人,平常不怎么运动,体力差点,可您明明是拖着病体,为什么爬这样又高又险的山,却显得这么轻松呢?

对此,王阳明给出的答案只有八个字:「山高万仞,只登一步。」

这八个字说的意思是:人在爬山的时候,不要总去看高处的山头,也不要总想着山路难走、悬崖陡峭,只要走好当下的这一步,一步一步的走下去,那自然而然,就会轻松而又顺利地到达山顶。

人生如同爬山,若总是望着远处、高处,想着难处、险处,就容易产生畏难心理,容易越活越累、越活越辛苦。

若心在此处,能安住在当下,放在当下「这一步」,走好当下「这一步」,就会活得从容、淡定、轻松,且更容易收获一个好的结果和未来。

(五)

这一周,还干了一些个乱七八糟、无关紧要的事情:

  • 搭建了一个Git+hugo的静态网站的自动发布系统:通过Git上传Markdown格式的文章文件,服务器上自动的编译成静态网站页面,并发布成网站;这样,可以实现多端编辑一个MD格式的文件,并进行内容发布;还可以用MD的文本格式文件存储自己所有的写作内容;更可以简单的迁移自己写的内容以及发布的网站;

  • 梳理了自己过往那么多年所写的文章,统一成Markdown文本文件存储,并放在一个静态网站(上面一条提到的静态网站系统)上进行发布;

虽然不务正业的干这些个鸡毛蒜皮的事情,一番整理下来,发现自己写了不少的内容,思考过不少的领域。回头好好的梳理一番,在每一块领域里,都做一些积累和产出——不管价值高低,自己总觉得是有价值的!





  • 20250223,文章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