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分享一些「鸡汤」观点,不评判其正确与否,能促进你有所思考、让你有所借鉴,这就够了。
(1)
看到一个关于打工和做生意的观点,整理如下,对错自己理解、自己评判。
想要拥有千万收入、拥有高质量的生活,可以有两条路径:其一是成为打工皇帝,成为大企业的高管;其二是自己是做生意,服务自己的客户并从中赚钱。
在当前商业环境下,这两条路径中,第一条路径的难度,远大于第二条路径。也就是,想要成为打工皇帝赚到足够多钱的难度,比自己做生意去服务自己选择的客户而赚到足够多钱的难度要大一些。
为什么这么讲呢?
因为世界上500强企业就这么多,高管的坑位也就这么多,基本上高管的晋升路径是固定的。能做到高管的位置,除了具备基础业务能力之外,还需要很强的向上管理能力、需要个人情商拉满、需要能够投领导所好等等。
晋升路径上除了个人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否在这个游戏规则之下,让制定游戏规则的人认可你。这就不是绝对的有能者居之的市场。
而进入到市场里,你的消费者可以选择,你可以赚有钱人的钱,也可以赚中产的钱;你 可以挣中国的钱,也可以挣美国的钱;你可以挣企业的钱,也可以挣个人的钱。
在市场里,最重要的是你能拿出足够高价值的产品服务好你的消费者,而不是你的老板。对你能力的要求更加专注,而非更加全面。
在今天的中国,能赚1KW人民币的个体户加大老板,其数量一定远远大过大公司里的企业高管、打工皇帝的数量。
(2)
下面的内容,您也可以当做一个故事听听:
很笨的人,如何赚到1000万?
开发或寻找一款产品,设置一个价格,哪怕是非常离谱的价格也没关系,比如是1000万。
然后就做一件事:想尽各种办法去找到买你产品的人(客户),并把这个过程通过短视频、笔记等分享出来。
坚持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雷打不动。这个过程中,你会积累一些你的潜在客户,卖出你产品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即使它的价格很离谱。
在坚持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变化。量变会产生质变,在变化的过程中,寻找机会进行商业变现,未必靠你选定的产品来赚这1000万。
你可以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有人学习「铁杵磨成针」的典故,立志要把一根钢筋磨成针。在当下这个时代,是不是觉得这件事很荒唐?
人就每天坚持不断的磨,拍视频在磨、开直播在磨……
在坚持的过程中,他积累了很多用户(粉丝),可能是对他结果有期待,也可能是被他的坚持所打动,也可能纯粹是看笑话……但在这个过程中,他靠带货早就完成了1000万的商业变现。
现在,还觉得他荒唐么?
平庸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从没有为一件事真正的坚持过——傻傻的坚持!
(3)
少读点书、少做点事。
朋友圈里,那些已经年入千万的人,基本都有一个特点:他们在他们的专业领域里是专家,其他领域基本上是小白。
相对而言,那些收入不高的人,往往是「精通」各个领域,在任何一个领域里都能侃侃而谈,仿佛这个领域的专家。
说到这,你想到了哪一类人?
我那些年入过千万的朋友,有些是天生只对一些领域感兴趣,在他的领域里如鱼得水;有些是后天自己选择的领域,专注于这个领域,一门深入。
至于其他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他们也会感兴趣——基本上,他们都有很强烈的好奇心——但,都浅尝辄止,了解下基本信息,不会深入进去。
他们很清楚,他们的时间精力有限,只能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对自己来说最专业、投入产出最大的地方。当然,他们也很清楚自己的投入产出比最大的领域是哪里。
抖音上有个变装大佬,叫朱铁雄,他的作品受到主流媒体点评。他拥有2500多万粉丝,至今为止也只有41个作品。他作品出的很少、很慢,但每个都是精品,每个作品也都很成功。
一般人面临的问题是,不清楚自己的投入产出比最大的领域,或者自觉能力很强,每个领域都可以做到不错,每个领域都想尝试。
因此,可以看到很多人读了很多书,还在不断的读更多的书;有的人做了很多事,也还在同时并行做更多的事。但是,产出的结果呢?可以说没有,或者说是在过程中。
事情最好的状态,要么赶快成功,要么赶快失败。怕的是一直处于「走向成功」的过程中,不瘟不火,且持续很久。
而对很多人来说,读很多书、做很事,会让自己有一种自我的感动——自己还在不断学习、自己还在不断尝试,没成功也许时运不济、也许时机未至。
事实上,他也许只是在用读书和忙碌,作为不愿面对一门深入的挑战的借口;也许只是用这个借口,逃避自己付出了最大的努力依然会失败——这会显得自己无能。
路上到每件事,都是回合制。快速的失败,快速的成功。逃避失败,也是逃避成功。
一个领域深入了、尽全力了、失败了,证明自己的无能,是好事情。此时,再换到另外一个可能更适合的领域,让自己成功可能性会更大。
浅尝辄止的反复横跳,没有对任何事情的深入坚持,这就是一种逃避。
少读点书、少做点事,读精、做深,并没有什么坏处。
- 20250427,文章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