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在此处,只登一步

在技能速朽的时代,我们应掌握什么技能?

2025.09.12

20250912-ai-age.png

(1)

有个不是段子的段子:在AI时代,一项技能如果学习的晚了、学习的慢了,那就根本不用学了。

举个栗子,前两年比较火的一个技能—— 提示词工程。

前两年,AI大模型刚起步时,提示词工程师(Prompt Engineer)是一个新兴的爆火职业。

那会儿,掌握「Prompt」技巧,学习种种框架写法,是驾驭大模型的不二法门。于是,很快出现了一堆提示词工程师(Prompt Engineer)大牛,研究或者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提示词的框架写法,甚至形成了一个专门的热门研究领域。

彼时,很多企业都开出了高薪招聘优秀的提示词工程师。百度的老板李彦宏甚至预测:10年以后全世界有50%的工作量会是提示词工程,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至此仅仅两年多些,那些提示词大牛们还在么?市面上已俨然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了,为什么呢?

推理模型的出现,让我们不需要学习什么大模型提示词的框架,只要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意图,推理模型自己就可以写出比人类更专业、更利于模型理解的提示词(Prompt)。

你之前如果没来得及学那些提示词框架,或者你没有学会,那么现在现在就不必学了。借助大模型工具,人人都可以成为一个提示词大牛。

(2)

从去年中到现在,出现了一个火热的领域是「AI Coding」。

在这个领域里,诞生了许多非常智能的AI Coding的工具,例如Cursor、Windsuf、Trae等,一下子让「编程」这项技能的门槛降低很多。

昔日,要掌握「编程」这项技能,需专业的学习和训练,才能跨越的门槛而掌握这门技能。现如今,在AI编程工具辅助下,普通人也能构建应用——一些技术壁垒在瓦解,一些技能的价值在消亡。

前些时候,跟一位数据开发相关领域的专家朋友聊天,他感叹道:现在一个实习生都能直接向大模型要代码,AI生成的代码经过几轮迭代后,也能够达到相当精准的程度,而他钻研半生积累的编码经验似乎有些「过时」了。

「编码」领域大体也是如此,你还没有学习或者学会,现在就不用刻意学了,除非你想成为一个专业的码农。

(3)

有一个概念叫:技能半衰期。

什么是技能半衰期?技能半衰期指一项技能从广泛掌握到其价值减半所需要的时间。

不知道是谁提的这个概念,大体是参考放射元素半衰期的概念,却是极好的描述技能价值衰减速度的一个概念。

在农业时代,一门核心技能可以吃一辈子;到了工业时代,技能半衰期缩短到数十年;进入信息时代,技能半衰期缩短到十几年或几年;而身处人工智能AI时代,技能半衰期会是多久呢?大体是缩短到两三年,乃至一两年,甚至极端到几个月。

例如前面提到的Prompt和AI Coding的技能,技能半衰期都非常短。

人工智能AI发展速度非常快。可以说,AI时代,是一个「技能速朽」的时代,你学习和掌握技能的速度,根本赶不上技术或技能的迭代更新的速度。

那么,在这样一个技能速朽的时代,要安身立命,我们应该要掌握什么技能呢?

(4)

从服务的对象来划分,人类的技能可以划分为面向人的技能、面向物(使用工具)的技能

AI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技术的壁垒,让人们快速掌握某种工具的能力大幅度提升。但是也正因如此,AI技术让人们「面向于物、使用工具」相关的技能的价值周期变的非常短,甚至其价值本身也比较低。

而AI技术,本质上发展的方向是让机器具备人的智能,到某些个阶段,面对AI人工智能就相当于面对一个人。这也就是图灵测试的意义。

因此,从上面这个逻辑来说,在AI高速发展时代,在「技能速朽」时代,我们最需要掌握的技能是回归到人的本质,掌握那些人之为人的技能、掌握那些「面对人」所需要的技能,而非面对机器——AI人工智能,未来也应当看做是合作的人!

人之为人都需要哪些技能呢?学习(这是个元能力)、思考、逻辑、创意、目标、决策、美感、自我管理、好奇心、探索、哲学……

面向人的技能,可以是人际、沟通、领导、管理、协作、演讲、娱乐……面向AI,面向人的部分技能也是适用的。

某种程度上讲,AI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打破了技术的壁垒,抹平了专业的门槛,人所需要的核心技能,就回到了「人之为人」最本质的东西上了。

(5)

有一个说法,人类千万年来,技术发展有了极大的变化,但是人性的那点东西其实基本上没啥变化。与此说法类似,「人之为人」最本质的东西所对应的技能,其半衰期往往非常长,甚至是保持确定不变的。

举个例子:沟通表达这项技能。

按说,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我们沟通的渠道和工具愈加的遍历,我们沟通表达应该更加顺畅才是,实则不然。现在社会中的沟通,其难度也许比历史任何时期都要大,因为现在社会的噪音更大,人类语言符号也有了更多不同的理解,想要达成大家理解的一致,难度无疑是增加了许多。

信息越是丰富,沟通方式越是便利,沟通表达这项技能重要性越加凸显。能清晰、精准的传递出自己的意图、关键信息,用别人感到舒适的方式表达出来并让人乐于接受,这些能力在任何时候都是非常有价值的,甚至不仅仅局限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还包括人与AI的沟通。

当前,人与AI的交互,以多轮文本对话的方式,AI大模型通过我们传递的信息,识别我们的意图,而后执行任务并给出反馈。如果我们的意图表达不清晰,AI大模型理解有偏差,最后给出的结果反馈,往往与我们的预期也会有很多偏差。

因此,那些用不好大模型的人、那些觉得大模型不好用的人,往往在沟通表达上也是有些问题的。

未来,AI发到足够的智能,成为类似人的智能助理,它有很强的技术能力,我们需要它帮我们处理各种事情,那么跟它的沟通表达要求会更高——越是与能力强大的人沟通,对沟通表达技巧的要求越高,一旦出问题,所带来的后果也是越严重。与AI沟通也是类似,能力越大,越需要沟通表达的精准。

其他的一些涉及人类最本质的技能,也是如此。

(6)

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AI技术的日新月异,让我们人类曾经引以为傲的「熟能生巧」还有价值么?

也许还没有等你把技能掌握熟练,转瞬间新的范式就诞生了,更加高效、更加自动化,你所谓技能的熟练也就没意义了。

身处这样技能速朽的时代,我们学习和掌握的技能,应该指向人之为人的本身,深度挖掘人之为人的根本价值。

在古希腊,自由民的价值体现于哲学思辨与城邦治理,而非重复劳作。在技能速朽的AI时代亦如是,AI将人从工具性技能中解放,使我们能够更加专注于人的本质,能够专注于更高维度的探索和创新。





  • 20250912,文章第一版修改;
  • 20250615,文章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