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格尼克(Zeigarnik)效应

蔡格尼克效应,描述了一种心理现象:未完成的事情,总会占据我们的短期记忆,直到它们被完成。

对该效应的了解,是来自《卡片笔记写作法》这本书,在该书的P124/P221均有对该效应的描述。该效应说白了,就是说未完成的任务,会一直停留或萦绕在我们的大脑中,直到它被完成。

这里说的「被完成」,其实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真正意义上的把任务完成、搞定了;另外一种是大脑感觉上完成了,例如把事情写下来,并做了计划安排,大脑相信它会被妥善处理,并被完成,感觉上就好像完成了(大脑实际上无法区分真正完成和感觉上完成了这两种不同的状态类型,也说明一点:我们的大脑在很多真实和虚幻的事情上,是分辨不清的)

结合大脑的一些特点,可以从正向和逆向两个方面来应用这个效应。

正向应用:利用蔡格尼克效应带来的优势,即可以在头脑中保留未完成的任务,这样在做其他事情时,在潜意识、在后台,大脑会继续思考和处理问题,可能会用更加创造性的方式来处理这些任务或问题。

例如,在前一晚睡觉之前,给自己布置一个未完成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睡觉中潜意识会继续思考和处理这个问题;也许一觉之后,就会找到解决方案。很多科学发现的故事,都有类似的做法,例如苯环的发现等。

逆向应用:规避蔡格尼克效应带来的坏处,即对头脑中任何不想干扰注意力的事情,把它写下来,并安排好处理方式,如此大脑会感觉这件事情被搞定了,不会分神考虑这件事情。

这种类型的笔记,称之为闪念笔记或者分心笔记——把头脑中的事情,写下来,哪怕不安排处理方式,只要大脑相信,事情会被妥善处理,就会相信或感觉把事情完成了。因此,任何时候,只要头脑中有任何想法,都不妨把它写下来,放在一边,而后就能继续专注于当前的事情。

关于笔记相关的内容,看考《如何做笔记》这篇内容。

以上是蔡格尼克效应的最直接的应用方式,其他更多的应用方式和技巧,后续在实践中再做总结分享。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阅读

如何做笔记?

2022-5-22 20:12:14

思考阅读

结构化表达,其实并不难

2022-7-11 23:33:1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